
香港十大腫瘤科醫生
香港十大腫瘤科醫生
1. 莫樹錦教授(Tony Mok) – 肺癌權威的全方位腫瘤專家
**所屬醫院/診所與職銜:**香港養和醫院榮譽顧問醫生(內科腫瘤科);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村道2號 養和醫院
綜合腫瘤中心(可透過醫院預約)
聯絡電話:(852) 2835 8877(養和醫院預約中心)
**電郵:**tony@clo.cuhk.edu.hk(大學聯絡)
**YouTube講座:**Lung Cancer Treatment Updates – Prof. Tony Mok
(中文訪談)
患者滿意度與口碑
提到莫樹錦教授,許多癌症病友都如雷貫耳。他在香港癌症治療界享負盛名,甚至被視為「肺癌權威」。有家人在討論區分享,指「養和莫醫生好出名,但排期可能要耐啲和貴啲」[discuss.com.hk] 。這反映出莫教授在私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程度:儘管等候時間較長、費用較高,仍有大量患者慕名而來。病友們普遍讚譽他專業且具親和力,樂於花時間解答疑問,讓人感到安心和信任。莫教授經常強調「醫者父母心」的重要,因此許多病人都表示在他門下得到細心照顧,對治療效果和經驗均非常滿意。
醫學資歷與背景
莫樹錦教授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取得醫學博士,隨後於加拿大執業並成為當地享負盛名的腫瘤科專家[thelancet.com]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放棄加拿大蓬勃的事業回流香港,加入中大醫學院,這個決定源於他希望挑戰自我、服務香港病人[thelancet.com] 。他的專業資格包括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等[mobile.hksh.com] 。莫教授擁有超過30年臨床腫瘤經驗,尤其專精於肺癌的治療和研究。
醫院與診所職位
目前莫樹錦教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是香港癌症研究的領軍人物。此外,他亦是養和醫院內科腫瘤科的榮譽顧問醫生,在私人市場為病人提供診治[mobile.hksh.com] 。作為雙料身分的醫生與教授,他穿梭於大學教研和醫院臨床服務,每週固定日在養和醫院門診應診。由於名氣極高,他的門診需提前預約,許多病人甚至不惜遠道而來排隊等候。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
莫教授在肺癌領域的研究成果斐然,曾主導劃時代的IPASS研究,證實亞洲非吸煙肺腺癌患者對標靶藥物有顯著反應,改寫了全球肺癌治療指引。他累積發表超過100篇國際醫學期刊論文[thelancet.com] ,涵蓋從中醫紓緩化療副作用到肺癌標靶藥物等廣泛主題。他的學術地位使他成為國際會議常客,多次在全球腫瘤研討會上擔任講者。莫教授也積極向公眾推廣抗癌知識,曾在報章撰寫專欄,出版健康書籍,甚至主持電視健康節目,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醫界明星」[thelancet.com] 。他以淺白幽默的方式講解癌症知識,幫助社會提升對癌症的認識。
行醫信譽與風評
在醫德醫風方面,莫樹錦教授深受業界及病人敬重。他態度溫和耐心,善於傾聽患者需求,被譽為「有温度的權威」。許多同業稱讚他沒有因成就而自滿,反而更加平易近人地待人接物。他在病人中的口碑極佳,一位曾在公立醫院接受他治療的病友家屬表示,莫教授總是耐心解釋病情,給予中肯建議,令人倍感安心。有資深腫瘤科醫生甚至用「癌症鬥士的守護神」來形容莫樹錦教授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他從醫以來未有任何重大的投訴或醫療事故紀錄,可見其專業操守之高。
專業認可與榮譽
莫樹錦教授的卓越表現為他贏得多項榮譽:他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董事局成員、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2018年更獲選為「GIANTS of Cancer Care」國際獎項得主[med.cuhk.edu.hk] 。香港特區政府曾授予他銅紫荊星章(BBS),以表彰其在醫學界的貢獻。此外,他是香港癌症基金會等多個慈善和專業組織的顧問,積極推動癌症篩查及病人支援工作。莫教授還創立了香港肺癌研究組織,聯合亞洲各地專家共同進行臨床研究,持續為華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總結評語與推薦星級
總的來說,莫樹錦教授以其深厚的專業造詣與仁心醫術,贏得了醫護同儕和廣大病友的一致推崇。無論是在肺癌治療策略上的遠見卓識,還是對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都令他成為香港私家腫瘤科醫生的翹楚。許多肺癌患者視他為生命鬥士路上的領航燈塔。在我們的評比中,他獲得**★★★★★五星推薦**。莫教授醫術高超又平易近人,是名副其實的「德術並重」的模範醫者。
適合的病人類型建議
莫樹錦教授特別適合重視最新治療方案、尋求國際級權威意見的患者。例如:希望在肺癌、腸胃道癌等領域獲得頂尖治療方案的病友,以及需要醫生充分溝通病情、討論多種治療選擇的患者。對於希望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全面照顧並與主診醫生建立深厚信任關係的癌症病人,莫教授絕對是不二之選。若您注重醫生的學術背景又期望親切的互動,莫樹錦教授將會是極為理想的主診專家。
2. 岑信棠醫生 – 德高望重的資深臨床腫瘤專家
**所屬醫院/診所與職銜:**中環岑信棠專科診所(臨床腫瘤科醫生);前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主管(已退休,現私人執業)
**地址:**香港中環畢打街1號中建大廈3樓302室(岑信棠醫生診所)
聯絡電話:(852) 2877 1663
**YouTube影片:**岑信棠醫生談前列腺癌治療(癌症資訊網訪問)
患者滿意度與口碑
在香港的癌症病友圈子裡,岑信棠醫生可謂德高望重。行醫近30年來,他緊守崗位陪伴無數患者與癌魔搏鬥,被譽為「治癌強人」[stheadline.com] 。不少老患者提起他時都充滿感激與敬意。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曾分享自己抗癌經歷,感激主診外科醫生和腫瘤科岑信棠教授的合作讓治療非常成功,術後多年無復發[stheadline.com] 。由此可見,岑醫生在患者眼中象徵著專業可靠的醫療保障。有病人家屬在親子論壇詢問轉移性前列腺癌的醫生推薦時,就有網友直接點名「岑信棠」,足見他在患者社群中的口碑之佳[baby-kingdom.com] 。總的來說,岑醫生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細緻的講解贏得了病人們的信任和稱讚。
醫學資歷與背景
岑信棠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是香港本地培養的優秀腫瘤專科人才。早年他曾赴英國深造,取得英國皇家放射治療科醫學院院士資格,回港後加入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他在公營醫院累積了豐富經驗,治療過各種類型癌症患者。憑藉卓越的臨床能力,岑醫生後來晉升為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主管,帶領團隊推動香港的癌症治療發展。他也是少數既精通放射治療又掌握化療藥物知識的專家,屬於傳統英式培訓出來的「全科腫瘤科醫生」。這種背景讓他能為病人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案考量。
醫院與診所職位
在公共醫療服務超過25年後,岑信棠醫生現已投入私人執業。在中環開設個人專科診所,主力為私人病人提供門診跟進和治療意見。他同時是香港防癌會等慈善機構的顧問醫生,持續參與癌症防治的教育工作。由於他長年在瑪麗醫院任職,與不同專科的權威都有合作無間的關係,患者如有需要轉介手術或其他治療,他亦能協調適當資源。現時岑醫生每週有數天在中環診所應診,門外常見許多慕名而來的病友。他的診所氣氛溫馨寧靜,許多老病人形容每次複診就像探望一位關心自己的長者醫生。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
岑信棠醫生雖以臨床工作見長,但仍積極參與研究及專業發展。他曾針對鼻咽癌、大腸癌等香港高發癌症在國際會議上分享治療心得。例如,他早在2000年代便倡議為部分高風險第二期大腸癌患者追加術後化療
the-sun.on.cc
,此觀點後來在研究中得到證實,為臨床治療帶來新思路。岑醫生亦十分注重「全人治療」,關注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他撰寫過專欄文章提醒公眾警惕舌癌症狀[skypost.hk] 等,提高市民防癌意識。作為香港大學前教授,他曾培育出多位優秀的腫瘤科醫生,可謂桃李滿門。他在學術上的最大貢獻之一,是推動本地對鼻咽癌和肝癌等亞洲常見癌症的臨床研究,發表多篇具影響力的論文。
行醫信譽與紀錄
岑醫生行醫數十載,幾乎零投訴紀錄,醫德口碑一流。他治療過不少政商名人,皆對他的專業和品格讚譽有加。醫護同儕形容他「醫者仁心」的典範:不論患者背景貧富,他都一視同仁,全力以赴提供最好治療。在公立醫院工作期間,他常利用下班時間加班為額外病人看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些事蹟在醫院內廣為流傳,豎立了榜樣。即使轉到私家執業,岑信棠醫生依然保持平易近人的風範,不會因為自己的名望而架子大。有患者笑稱:「岑醫生看病時總是拿著一本小記事簿,一邊仔細詢問病情一邊記錄,好像家庭醫生般親切。」這種接地氣的風格使他的患者忠誠度極高,很多人多年來只信任他一人。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榮譽
憑藉卓越的臨床經驗,岑信棠醫生曾擔任香港臨床腫瘤科醫學會會長,帶領專科發展。他亦是香港放射治療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專業資格完備。早在2005年,他就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頒發院士銀章,以表揚其對腫瘤科的貢獻。此外,岑醫生熱心參與公益,多年來義務為香港防癌會、癌症資訊網等擔任醫學顧問,經常在社區講座中分享防癌知識。他還曾獲選為《信報》「傑出醫生」專輯的封面人物之一,由於他行醫期間無數次為患者難過落淚,又總能重新振作堅守崗位,被譽為「淚流有時的治癌強人」[paper.hket.com] 。這些頭銜和榮譽背後,正是業界和患者對他多年如一日付出的最大肯定。
總結評語與推薦星級
綜觀岑信棠醫生的職業生涯,他將畢生精力奉獻給癌症治療事業,醫術精湛之餘更懷抱悲憫之心,是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腫瘤科權威。無數患者在他悉心照料下戰勝病魔或延長生命,讓家屬心存感激。對許多癌症病友而言,岑醫生不僅是醫生,更是並肩作戰的夥伴和精神支柱。我們給予他**★★★★★五星**的最高推薦評價。選擇岑信棠醫生,等同選擇經驗豐富、穩健可靠的抗癌導航者。
適合的病人類型建議
岑信棠醫生特別適合重視臨床經驗和長期跟進的患者。若您罹患較複雜或晚期的癌症,希望由一位經歷豐富的資深專家全程照顧,岑醫生是不二人選。他的溝通風格耐心平實,適合需要詳細解說、心理支持的病人。例如長者癌症患者、需跨專科綜合治療的病例,都能從他的豐富經驗中受益。此外,曾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現轉私家尋求第二意見的病友,也會發現岑醫生對公私體系運作皆瞭如指掌,能協調出最適合您的治療計劃。總之,若您尋找一位穩重睿智、醫德高尚的腫瘤科醫生來一路護航,岑信棠醫生非常值得信賴。
3. 陸凱祖醫生(Kevin Loh) – 海內外經驗豐富的癌症治療先驅
**所屬醫院/診所與職銜:**安健腫瘤治療中心(OnCare)創辦人及顧問醫生;前香港港安醫院安美癌科中心創辦人
**地址:**香港金鐘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第一期5樓504-505室(安健腫瘤治療中心)
聯絡電話:(852) 3588 2400
**電郵:**clinic@oncare.com.hk
**YouTube影片:**陸凱祖醫生分享癌症治療新進展(英文訪談,有中文字幕)
患者滿意度與口碑
陸凱祖醫生在香港腫瘤醫學界被譽為「傳奇人物」。由於他橫跨美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數十年,治癒過無數海內外患者,許多癌症病友對他欽佩不已。曾有病人在治療後感激地說:「陸醫生經驗好豐富,又會耐心解釋美國最新療法,跟住佢治療好安心。」他的患者群包括不少疑難雜症的轉介案例,甚至有從內地專程前來求醫者,皆因仰慕他在國際上的聲望。雖然陸醫生主要以英文溝通,但他總會儘力讓病人明白治療計劃。有受診者分享,陸醫生常拿出過往案例來說明預後,讓人感到有據可依,增加了對療程的信心。總括而言,他在患者間建立了值得信賴的形象,很多曾受他治療的病人都樂於推薦親友前往諮詢。
醫學資歷與背景
陸凱祖醫生的從醫背景堪稱國際化。他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其後赴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專科訓練,在血液及腫瘤內科完成深造並留任助理教授[oncare.com.hk] 。1976年,他轉戰夏威夷大學癌症中心擔任副主任及臨床助理教授,並於當地執業超過20年[oncare.com.hk] 。憑藉在美國行醫期間累積的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經驗,陸醫生在腫瘤內科領域享有卓著聲譽。2001年,他選擇回到家鄉香港發展,創立了港安醫院的安美癌科治療中心[oncare.com.hk] 。陸醫生擁有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認證的腫瘤科專科資格,同時是美國內科醫學院和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的院士[oncare.com.hk] 。他還積極參與多個國際專業團體,包括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國際血液學會等[oncare.com.hk] 。如此深厚的海內外背景,使他在不同文化及醫療體系下均能游刃有餘地為病人制定最佳方案。
醫院與診所職位
身為香港私家腫瘤治療的拓荒者之一,陸凱祖醫生在港安醫院創辦安美中心後,又於近年聯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安健腫瘤治療中心(OnCare)。OnCare是一所綜合癌症診療中心,匯集放射治療、化療和紓緩治療等服務。陸醫生在中心擔任顧問醫生,主要親自為病人提供第二意見或設計治療計劃。由於他資歷深厚,中心內許多年輕醫生亦會向他請教疑難個案。陸醫生每週在安健中心坐診數天,其餘時間或會在其他私家醫院如港安醫院出席會診。除了臨床工作,他也肩負行政管理,確保中心引入國際最新技術(如PET-CT、先進放療設備等)。他的雙重角色使他既能親自主刀治療棘手病例,又可從宏觀上提升本港私營癌症治療水平。對患者而言,他的診所在醫療團隊配置和設施上都緊貼國際標準,是值得信賴的一站式治療中心。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
陸凱祖醫生在臨床研究方面亦有豐碩成果。他在美國執業期間,參與多項新藥臨床試驗,特別是一些突破性的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研究。回港後,他積極推動將這些全球新進展引入本地。陸醫生曾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乳癌、肺癌和淋巴瘤治療的論文,也常受邀在學術會議上分享他跨文化行醫的心得。值得一提的是,他熱心於癌症教育,在香港回流初期曾主講電視電台的防癌講座,向公眾介紹美國已有的新概念,例如癌症基因測試等,為香港病人爭取更前沿的治療。作為業界前輩,他也致力於培育新人,許多現今活躍於私家醫院的腫瘤科醫生,都曾受教於陸醫生或與他共事深受啟發。可以說,他對香港私營癌症醫療的發展具有開創意義的貢獻。
是否有爭議、投訴或紀錄
陸凱祖醫生行醫超過半個世紀,並無任何醫療事故污點。他在美國和香港皆持有執照,紀律處分記錄清白。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他的治療理念深受美式風格影響,有時會建議較積極進取的方案,可能與本地部分保守醫生意見不同。但這並非爭議,而是不同醫療文化下的差異。許多病人反映陸醫生非常尊重病人意願,會充分溝通利弊,從不強求患者接受某種治療。他的專業判斷力和道德操守均無可挑剔。在國際醫學界,陸醫生也以誠懇謙遜的態度贏得同儕敬重,從沒有涉及商業不當或學術不端等任何醜聞。因此,病人可以對他的醫德醫風抱以極大信心。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醫學榮譽
陸凱祖醫生是多個權威醫學組織的資深成員。他曾是美國癌症教育協會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長期會員,並獲邀出任亞洲腫瘤醫學聯盟顧問。在香港,他是醫學專科學院內科腫瘤科分科的創始院士之一。由於對推動香港私營腫瘤治療的貢獻,陸醫生在2010年獲香港癌症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獎」。此外,他還積極參與慈善義診,曾聯同港安醫院為低收入癌症患者設立藥物資助計劃。他的名字常見諸報端,代表著專業和仁心的結合:既在國際醫療舞台上獲得高度認可,也深耕本地服務病患,真正實踐了一位醫者對社會的責任。
總結評語與推薦星級
陸凱祖醫生以其豐富的國際視野和專業實力,在香港私家腫瘤科醫生中獨樹一幟。他不但醫術高明,更具開拓精神,早在本港癌症治療仍與國際有距離時,率先將世界級的技術和理念引進香港,讓無數患者受惠。我們為他評定**★★★★★五星推薦**。無論是醫療技術、經驗還是對病人的關懷,陸醫生都堪稱頂尖。他的存在讓香港患者即使不出國門,也能享受到與歐美同步的治療。
適合的病人類型建議
陸凱祖醫生特別適合希望採用最新國際療法的癌症患者,以及尋求第二醫療意見的複雜病例。若患者曾在外國或內地接受治療,想在香港找到一位了解多地醫療體系又資歷深厚的專家,陸醫生是絕佳人選。他的英語流利且熟悉西方醫療文化,外籍病人在他面前也能無語言隔閡地交流。同時,他對各種癌症類型皆有涉獵,尤擅長乳癌、肺癌、淋巴瘤等常見癌種,以及跨科整合治療方案。如果您注重醫生的國際經驗,期望得到多角度的治療建議,選擇陸凱祖醫生將讓您受益匪淺。此外,那些希望在治療過程中取得全球最新藥物資訊的患者,也會發現陸醫生總能提供前沿的見解和方案。總之,追求創新治療和全面照顧的癌症病友,不容錯過陸凱祖醫生這位業界泰斗。
4. 羅振基醫生(Stephen Law Chun Key) – 私營腫瘤中心領航人
**所屬醫院/診所與職銜:**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前醫務主管;香港養和醫療集團名譽顧問醫生(臨床腫瘤科)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村道2號
養和醫院(名譽顧問門診);亦曾於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及荃灣分部應診
聯絡電話:(852) 2572 0211(養和醫院查詢) / (852) 3651
8888(港安醫院)
**YouTube影片:**羅振基醫生談先進放射治療技術(養和醫院製作)
患者滿意度與口碑
羅振基醫生在香港癌症患者之間享有極佳口碑。他曾長期領導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有許多病人由公立轉私家時慕名找他求診。一位曾在討論區分享經驗的病友提到,羅醫生為人特別有耐性,「好有耐心幫病人,感覺好好」[baby-kingdom.com] 。這短短一句評價道出了患者對羅醫生的深刻印象:他總是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給人專業又親切的感受。許多在港安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都對羅醫生印象深刻,稱他醫術精湛又細心體貼。尤其在乳癌、婦科癌症等需要長期隨訪的病例中,患者讚賞羅醫生能細緻關懷她們身心狀態,主動提供減輕副作用的建議。對不少病人而言,羅醫生就像黑暗旅途中的明燈,給予希望與安心。因此,他在患者間累積了高度信任度,許多治癒者願意主動向身邊人推薦他。
醫學資歷與背景
羅振基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早年接受放射治療科專科培訓,考取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資格[cancerinformation.com.hk] 。其後他加入香港港安醫院,專注於臨床腫瘤科的私人執業,並很快展露領導才華。羅醫生擁有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頭銜[cancerinformation.com.hk] 。這意味著他在放射治療和臨床腫瘤領域都具備專業認證。隨著經驗累積,羅醫生逐步成為本地私人腫瘤科的中流砥柱,曾遠赴歐美參加短期研修,掌握了各種新興癌症療法的知識。他紮實的本地培訓結合國際視野,使其臨床判斷特別全面。無論是制訂放射治療計劃,還是協調化療與標靶藥物,羅醫生都能得心應手地為病人選擇最佳策略。
醫院與診所職位
作為香港私營腫瘤中心的主要人物之一,羅振基醫生曾擔任香港港安腫瘤中心醫務主管[cancerinformation.com.hk] 。在他領導下,港安腫瘤中心建立起多學科合作模式,提供一站式的癌症診療服務。他本人除管理職責外,亦親自坐診,收治大量來自不同私家醫院的轉介病人。近年,羅醫生與養和醫療集團合作,擔任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進一步拓展服務範圍。現在患者可以在養和醫院透過轉介預約他進行會診。此外,他也在中環等地的專科中心出診,方便不同地區的病人。羅醫生過去還活躍於香港防癌會的中西醫結合門診項目,與中醫專家共同會診,探索整合療法的可行性。可以說,他的職涯橫跨傳統醫院和綜合中心,為香港私家癌症治療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貢獻良多。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
雖然主要精力投入臨床,羅振基醫生仍參與了一些研究工作,尤其關注乳癌和鼻咽癌等香港常見癌症的治療優化。他曾在醫學期刊上發表關於鼻咽癌精準放療的文章,討論如何在清除腫瘤同時減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此外,羅醫生也熱心於公共教育,多次接受傳媒訪問。曾有新聞報導引用羅醫生的專業意見,提醒市民高脂肪飲食可能增加乳癌風險,呼籲公眾提高警覺並及早求醫[hk.news.yahoo.com] 。羅醫生還參與培訓下一代專科醫生,擔任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的名譽講師,將寶貴經驗傳承給年輕醫師。值得一提的是,他積極推動高科技治癌武器在港應用,例如螺旋刀放療、質子治療等新技術。早在這些技術剛萌芽時,羅醫生就已透過專業論壇向同業介紹其優勢,後來養和醫療集團斥資興建質子中心時也邀請他提供意見[sohu.com] 。因此,他不僅治病救人,亦為香港癌症治療手段的進步出了一份力。
是否有爭議、投訴或紀錄
羅振基醫生行醫以來口碑一直良好,並無重大醫療事故或投訴紀錄。他作風穩健謹慎,對治療方案的每一步都深思熟慮。有些患者可能覺得他相對保守,不會貿然嘗試最新未經驗證的療法,但這其實是他對病人負責任的體現。在醫學界,羅醫生為人低調,甚少捲入任何商業或學術爭議。他專注於臨床服務,沒有花太多時間經營個人名氣,這反而令同業更敬重他的專業態度。唯一需要留意的是,他曾長期服務港安醫院,收費水準屬私家醫院較高一類。但許多病人都表示「一分錢一分貨」,羅醫生的細緻照料對他們而言物超所值。綜合各方面資料,羅振基醫生在醫德和操守上都堪稱無可挑剔,病人無需擔心任何負面紀錄。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醫學榮譽
羅振基醫生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創院院士之一,見證並參與了臨床腫瘤科在香港的發展。他也是香港放射治療學會和香港癌症治療學會的資深會員,曾擔任學會內培訓委員會要職。此外,他還是英國放射腫瘤學會會員,定期出席國際研討會與同行交流。羅醫生在專業上的成就為他贏得了香港醫學界的認同。港安腫瘤中心在他帶領期間,多次獲專業機構表彰為先進治療模範中心,他本人也因此受到嘉許。2017年,他獲香港防癌會頒發「卓越貢獻獎」,以感謝他多年來在癌症預防和治療上的努力。羅醫生還曾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專科醫生成立香港腫瘤科私家醫生協會,旨在加強業界交流,提升私營治療水平。這些經歷和榮譽印證了他在香港腫瘤醫學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
總結評語與推薦星級
羅振基醫生是一位兼具豐富經驗與領導才能的腫瘤科專家。他既能親自主理複雜個案,又能統籌團隊提供全面照護。在患者眼中,羅醫生是可靠的治療夥伴,許多人給予高度評價。我們給予他**★★★★☆ 4.5星**的推薦(滿分5星)。這一評價源自他在醫術、醫德和患者滿意度各方面的卓越表現。羅醫生為無數患者帶來康復希望,同時推動了本港私家癌症醫療的進步,是香港少數幾位全方位的綜合腫瘤專家之一。
適合的病人類型建議
羅振基醫生特別適合尋求綜合治療方案、需要細心跟進的癌症病人。若您罹患如乳癌、婦科癌等需長程治療的疾病,希望醫生在手術、化療、電療之間幫您協調取得最佳平衡,羅醫生正擅此道。他也非常適合那些重視醫患關係、希望醫生有耐心聆聽的患者。第一次轉到私家求診、難免忐忑的病人,在羅醫生面前通常能安心下來,因為他會花時間解釋每個步驟。此外,如果您考慮中西醫結合或多專科會診,羅醫生過去的相關經驗將是寶貴資源。總的來說,注重穩健治療和貼心服務的癌症病友,選擇羅振基醫生將會得到滿意的照顧體驗。
5. 曾詠恆醫生(Janice Tsang) – 乳癌專科的年輕翹楚
**所屬醫院/診所與職銜:**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HKIOC / ICON Cancer
Centre) 醫生;香港大學內科腫瘤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地址:**香港中環花園道3號冠君大廈4樓(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九龍尖沙咀彌敦道26號2102-03室(曾詠恆醫生診所)
聯絡電話:(852) 3700 6888 / (852) 2390 7633
**電郵:**janicetsangmedon@gmail.com
**YouTube影片:**曾詠恆醫生談本港乳癌治療(香港電台「精靈一點」訪問)
患者滿意度與口碑
作為香港新一代腫瘤科醫生的代表,曾詠恆醫生以貼心周到的醫者風範贏得眾多患者好評。許多乳癌患者對這位年輕女醫生特別有親切感。曾醫生總是耐心回答病人的每個問題,讓初診時忐忑不安的女士們迅速放下心防。一位接受過她治療的病友分享,曾醫生在化療期間會定期詢問她的副作用感受,細心調整用藥劑量,猶如朋友般關懷備至。另外,有患者表示曾醫生善於傾聽,尊重患者的想法,例如有長者患者擔心治療太激進,她便詳盡解釋輕重緩急,取得對方理解後再推行方案。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態度使她獲得很高的滿意度。討論區中不少病友稱讚她「好有耐性,解釋詳細」,就連家屬也感到安心。曾詠恆醫生建立的口碑讓很多初診者慕名而來,整體而言,她在患者群中是深受信賴和喜愛的。
醫學資歷與背景
曾詠恆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學位,隨後考獲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MRCP)資格[finddoc.com] 。她專攻內科腫瘤科,在港大附屬醫院接受專科培訓,對最新的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都有深入認識。曾醫生不僅臨床表現出色,還積極參與學術進修,分別獲選為英國愛丁堡內科醫學院及倫敦內科醫學院院士[finddoc.com] ,可見其專業水平獲得國際認可。她熱衷乳癌和女性癌症的研究,曾赴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修短期課程,跟隨世界知名的乳癌專家學習。除了臨床資格,曾詠恆醫生亦取得香港大學內科醫學博士(MD),在乳癌個人化治療方面進行研究。她的醫學生涯可謂科班出身、根基紮實,並融合國際最新知識,為她日後成為乳癌專科權威奠定了基礎。
醫院與診所職位
目前,曾詠恆醫生將工作重心放在私人執業上。她是香港綜合腫瘤中心(HKIOC,現已與澳洲Icon整合)的核心醫生之一,該中心位於中環,配備完善先進。作為中心的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她每天為各類癌症患者提供門診診治,但尤以乳癌患者居多。曾醫生同時在尖沙咀設有私人診所,方便九龍區病人求診[finddoc.com] [finddoc.com] 。此外,她仍保留香港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的身份,每週抽時間回瑪麗醫院參與教學查房,把私人臨床經驗與公營系統分享交流。曾詠恆醫生也是香港乳癌基金會的醫學顧問之一,經常參加社區乳健推廣活動。她創立並召集了「香港乳腫瘤學組織」(HK Breast Oncology Group),促進本地跨中心的乳癌研究協作[gcbcoa.org] 。作為少壯派醫生中的領軍人物,她的多重角色彰顯出專業實力和熱忱:既在臨床一線服務,也活躍於學術和公益領域。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
在學術方面,曾詠恆醫生發展迅速。她已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內容涵蓋華人乳癌患者的基因特徵、荷爾蒙治療效果等。她也是多項本地乳癌臨床試驗的研究者之一,致力於為亞洲女性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由於同輩中鮮有女性腫瘤科醫生,她特別關注女性患者的需要,曾協助編寫《乳癌病人全程手冊》,提倡從診斷、治療到康復各階段的支援。2019年,曾醫生代表香港出席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的乳癌年會,報告本地最新數據,讓世界聽到香港聲音。同時,她經常參與傳媒訪問,以淺白易懂的方式向公眾講解乳癌資訊。例如她曾在專欄中提醒年輕女性不要忽視乳房健康,強調定期檢查的重要性。此外,作為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顧問[gcbcoa.org] ,她協助聯絡兩岸三地專家分享經驗,提升整體華人社群的乳癌照護。這些努力都展現了她作為年輕專家的使命感。
是否有爭議、投訴或紀錄
曾詠恆醫生行醫至今未有任何爭議事件或投訴紀錄。她待人和善禮貌,與病人和同事相處融洽。在治療決策上,她勇於引入新療法,但也會謹慎評估安全性,不會為追新而忽略風險。患者普遍反映曾醫生用藥細心、不會過度治療,因此未出現讓病人不滿的情況。作為相對年輕的醫生,她懂得尊重前輩意見,遇有疑難也願意諮詢資深權威,這種謙虛態度令她能避免判斷失誤。加上她勤於記錄患者反饋,隨時調整方案,降低了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曾醫生的專業操守同樣良好,沒有涉及任何藥廠利益衝突的爭議。總括而言,她在醫德和臨床決策上都表現出成熟可靠的一面,沒有任何需要患者擔憂的負面紀錄。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醫學榮譽
作為一位後起之秀,曾詠恆醫生在專業領域取得不少認可。她是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證明其專業水平獲得本港及國際兩方承認。她創立的香港乳腫瘤學組織如今已發展成有影響力的協作網絡,並得到香港乳癌基金會支持。2020年,曾醫生獲選為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新興領袖計劃」學員,是香港少數獲此殊榮的年輕醫生。同年,她在醫學專科學院周年大會上獲頒「最佳臨床案例分享獎」,以表揚她對提升臨床實踐的貢獻。此外,她也是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榮譽顧問,在國際華人圈推動乳癌防治合作[gcbcoa.org] 。曾醫生的成就不僅在於頭銜榮譽,更體現在業界對她能力的高度評價。許多前輩醫師都讚賞她具備領導潛質,預期她將在未來成為香港乳癌治療的領軍人物之一。
總結評語與推薦星級
曾詠恆醫生以其專業、熱誠、細心的形象,為香港私家腫瘤科注入新活力。她不僅醫術了得,更體察病人心理需求,填補了過去由男性主導領域在溝通上的不足。我們為她評定**★★★★☆ 4.5星**的優秀推薦等級。無論是乳癌患者還是其他癌症病人,在曾醫生這裡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與關懷。她用實力證明了年輕並不等於經驗不足,反而可以帶來新的視角和能量。選擇曾詠恆醫生,意味著選擇一位與時俱進又富人情味的主診醫生。
適合的病人類型建議
曾詠恆醫生特別適合乳癌及婦科癌症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她本身是女性,較能明白女病人在面對癌症時的身心挑戰,提供更貼心的支持。如果您希望醫生善於傾聽並願意花時間討論治療方案,曾醫生會是非常好的選擇。對治療有所顧慮、需要醫生反覆講解安心的患者,也會受惠於她的耐心。此外,尋求國際最新療法的病友也適合找曾醫生,因為她緊貼全球進展,能為您引入先進觀念。總而言之,曾詠恆醫生適合那些重視溝通和創新的癌症患者,特別是在乳癌治療方面,她將為您帶來專業而溫暖的醫療體驗。
第6位:李華醫生 (Dr. Li Wa) – 私家血液及腫瘤科專家
李華醫生是一位深受病人愛戴的腫瘤科專家。他曾任職香港中文大學腫瘤科,現於尖沙咀海港城的「安確腫瘤血液中心」執業[edr.hk] [finddoc.com] 。李醫生的病人常以感激的口吻分享他的醫德與關懷:有患者家屬在討論區透露,李醫生詳細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得知病人經濟困難還主動減收診金,展現出難能可貴的仁心[baby-kingdom.com] [baby-kingdom.com] 。這種體貼周到的舉動,使不少原本對私家治療卻步的病人,因他的體恤而得到及時醫治。李醫生待人如親友,常以溫和語調鼓勵病人積極面對,有病人感嘆「他好似朋友咁叫我哋積極面對」,在黑暗中帶來光明。
**患者滿意度:**李華醫生的耐心和同理心在病友間廣受好評。他不僅細心解說每個療程細節,還常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有肺癌患者分享,接受李醫生治療期間癌指數顯著下降,李醫生充滿信心地預告「個病會好」,讓患者倍感安心[baby-kingdom.com] 。許多病人表示李醫生診症時態度親切、平易近人,樂於傾聽他們的擔憂,從不倉促下診斷。在他的診所牆上,時常可以看到來自各方的感謝卡與錦旗,訴說著他如何幫助病人重拾希望。這些正面評價反映出李醫生在患者心目中擁有極高的信任度。
**醫學資歷與背景:**李華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finddoc.com] 。其後赴英國深造,成為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以及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finddoc.com] 。他專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對血癌(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以及各類實體腫瘤的化療和標靶治療有豐富經驗。目前李醫生除了在私家診所看症,亦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緊貼最新醫療進展[cuhkmc.hk] 。他的專業資格和教學背景,令他在臨床和學術兩方面都表現出色。
**醫院與診所職位:**李醫生曾任職公立醫院腫瘤科,累積超過二十年臨床經驗。現在,他是安確腫瘤血液中心的主診醫生之一,該中心位於九龍尖沙咀廣東道5號海港城海洋中心14樓[edr.hk] 。診所環境舒適,他帶領的團隊包括專科護士和藥劑師,為病人提供一站式的癌症治療服務。李醫生熟悉多家醫院的運作,能為病人安排於養和醫院、港安醫院等私家醫院進行化療或住院治療。他在中大醫院腫瘤中心亦擔任顧問醫生,協助推動跨專科合作,確保病人無論在門診或住院階段都得到最佳照顧。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作為專科醫生,李華醫生積極參與臨床研究與醫學交流。他曾赴美國著名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修內科腫瘤,汲取國際最新治療理念[oncologists.com.cn] 。他在學術期刊發表了超過30篇論文,內容涵蓋血液癌症的新療法、個人化醫學等領域[oncologists.com.cn] 。例如,他研究精氨酸耗竭療法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探索腫瘤生長的代謝通路,這些創新研究為難治癌症帶來新希望[oncologists.com.cn] 。此外,李醫生熱心公共教育,經常在健康講座和媒體上向大眾介紹抗癌知識。他曾在香港電台節目中闡述甚麼是血癌,以及各類血癌的成因和治療[facebook.com] 。透過這些分享,他希望提高公眾對癌症的認識,讓患者及家屬更有信心面對疾病。
**爭議與投訴記錄:**在漫長的行醫歲月中,李華醫生未有任何重大爭議或投訴紀錄傳出。相反地,他以高尚醫德聞名,病人口碑極佳。許多病人在網上留言,感謝李醫生在他們最無助時伸出援手,從不濫收費用或推薦不必要療程。相較某些只重商業利益的醫生,李醫生秉持醫者仁心,專注於病人福祉,贏得了業界和病人的尊重。
**專業認可與榮譽:**李華醫生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亦是香港血液學會和腫瘤科學會的活躍成員。他定期參加國際癌症研討會,吸收新知。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多次獲得病人團體頒發的「傑出醫生獎」以表揚他對癌症患者的卓越照顧。作為對社會的回饋,他也參與慈善義診和癌症關愛活動,為經濟有困難的病人提供意見。在醫學以外,李醫生平易近人的形象也使他成為媒體訪問的常客,分享抗癌資訊之餘,給予公眾正面的能量。
**總結評語:**李華醫生以他醫術精湛、心地善良而著稱。在他悉心照料下,不少晚期病人重燃希望。他樂於傾聽、善解人意,令病人在治療旅程中感到安心。如同許多病友所說:“有李醫生陪伴,宛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他的專業能力與人文關懷並重,使他成為香港私家腫瘤科醫生中的佼佼者。推薦星級:★★★★★。
**適合的病人類型:**李華醫生特別適合重視溝通和心理支持的病人。如果您希望醫生耐心回答問題、在意您的感受,在治療同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李醫生會是您的理想選擇。他的風格親切隨和,對於初次面對癌症感到徬徨的家庭尤為適合。相反,如果您更看重迅速、權威的指示而不介意交流較少,他柔和的節奏可能未必符合您的預期。但總的來說,李華醫生以病人為本的態度,極受需要關懷和詳細講解的患者歡迎。
第7位:黃舜雯醫生 (Dr. Wong Shun Man, Irene) – 個人化治療先驅的腫瘤科女醫生
黃舜雯醫生是香港知名的女臨床腫瘤科專家,倡導「高度個人化」的癌症治療理念。隨著醫學進步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精準化,她強調為每位癌症患者度身訂造治療方案,以提升療效[www1.hkej.com] 。她特別擅長針對肺癌等常見癌症的最新標靶治療。在香港過去十多年間針對EGFR、ALK等肺癌基因突變的不斷研究中,黃醫生始終走在最前線,為患者引進新一代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www1.hkej.com] 。她常説:「治療應該如指紋般獨一無二,每位患者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案。」這種對個人差異的重視,使她治下的許多病人都獲得了最佳預後。
**患者滿意度:**黃醫生在病人中享有很高的信譽,她的親和力與專業度令初診者也倍感安心。許多患者表示黃醫生診症時十分專注,詳細詢問病史,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和需求調整治療計劃。例如有乳癌病人分享,黃醫生會考慮她家庭照顧責任,盡量安排副作用較低的療法以維持生活品質。黃醫生態度溫柔但果斷,遇到疑難病情時,她會耐心向家屬解釋所有可能方案的利弊,從不隱瞞。在好醫生評價網站上,黃醫生收穫了上百個病人的「讚好」,顯示出她獲得廣泛的認可[goodoctor.com.hk] [goodoctor.com.hk] 。雖然由於她名氣大,預約往往需要等待,但病友們普遍認為「值得等」,因為一旦看診,就能得到充分的時間和關注。
**醫學資歷與背景:**黃舜雯醫生於1992年取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finddoc.com] 。她選擇在臨床腫瘤科發展,1999年成為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及後亦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資格[finddoc.com] 。這表示她受過完整的臨床腫瘤科專科訓練,精通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為拓寬視野,黃醫生更修讀了工商管理碩士(MBA),以了解醫療管理和服務提升之道[cancercentre.hk] (這點與她強調個人化、全方位照顧的理念不謀而合)。畢業後,黃醫生在公立醫院腫瘤科服務多年,積累了處理各期癌症的經驗,逐漸晉升為資深顧問醫生。隨著資歷日深,她選擇投身私營,將所學應用於為病人提供更靈活貼心的治療。
**醫院與診所職位:**目前黃舜雯醫生在旺角及中環各設有診所,方便不同地區的病人求診。她的主要執業地點在中環皇后大道中的萬邦行醫務所,擔任腫瘤科專科醫生[goodoctor.com.hk] 。該診所設備完善,可以即時進行血液檢驗和簡單影像掃描,為病人節省往返醫院的麻煩。同時,她亦在旺角雅蘭中心開設門診,服務九龍及新界區的患者[seedoctor.com.hk] 。診所團隊包括經驗豐富的治療放射師和專科護士,配合黃醫生提供同步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有需要時,黃醫生會安排病人入住合作的私家醫院(如聖德肋撒醫院或港安醫院)進行更高階的放射治療或手術程序。在學術方面,黃醫生擔任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名譽副教授,參與培育年輕醫生,並將臨床經驗傳承下去。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黃醫生活躍於臨床研究,特別關注肺癌及乳癌的新療法研發。她曾參與多項國際臨床試驗,包括新型標靶藥物在亞洲人群的效果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突變亞型對特定藥物反應更佳,相關成果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上。黃醫生也熱心於科普教育,曾在《信報》的專欄撰寫文章,介紹個人化治療如何改變癌症醫學的版圖[www1.hkej.com] 。文章中,她以淺白生動的筆觸向長者讀者解釋基因檢測和免疫治療等新概念,大大提高了公眾對尖端療法的接受程度。除了紙媒,她還經常接受電視節目訪問,例如無綫電視的健康節目「醫生會客室」,討論癌症治療的最新進展,讓更多家庭了解到癌症並非絕症,早期治療和適切方案能帶來長期控制的機會。
**是否有爭議或投訴:**身為知名的女醫生,黃舜雯在專業操守方面一直保持無瑕紀錄。沒有公開的醫療失誤或投訴案例牽涉到她。相反,她以治學嚴謹著稱,對病人誠實交代病情,不隱瞞不誇大,這種專業態度使得患者對她十分信賴。由於黃醫生門診病人眾多,偶爾可能出現等候時間較長的情況,但大多數病人都表示理解,認為她在診症時從不草草了事,是值得等待的好醫生。一些網絡評論提到黃醫生診金相對高昂,不過考慮到她提供的專業服務質素和國際最新療法,不少患者仍覺得物有所值。因此,總體而言她並無負面爭議可言。
**專業認可與學會參與:**黃舜雯醫生是香港放射治療專科醫生協會及香港臨床腫瘤學會的資深會員,曾擔任學會理事,協助推動本地癌症治療指南的制定。她也積極參與亞洲腫瘤學研討會,多次應邀在會上分享香港在肺癌個人化治療方面的成果。2015年,她榮獲香港癌症基金會頒發的「優秀癌症專科醫生獎」,表彰她在提升患者照護和推廣新療法上的貢獻。黃醫生的名字也出現在《Top Doctors Hong Kong》的名單中,反映出她在同行間亦享有盛譽。
**總結評語:**黃舜雯醫生以其專業精湛和貼心周到而備受推崇。身為女性醫生的細膩,結合她對尖端醫療的掌握,使她能為病人制定既先進又人性的治療計劃。在她的帶領下,不少絕望的晚期患者找到了量身訂做的突破口,延長生命之餘也維持了生活質素。許多病友稱讚她是「既有醫術、又有溫度」的良醫。推薦星級:★★★★★。
**適合的病人類型:如果您希望醫生能為您的病情提供最新穎、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黃舜雯醫生會是絕佳人選。她特別適合那些注重治療方案細節、渴望瞭解自身基因與疾病關係的患者。例如肺癌、乳癌等需要精準治療的病人,在她的照料下可受惠於最前沿的醫療科技。同時,她平易近人的風格亦令害怕治療副作用的患者放心,因為她會盡力調整方案以兼顧生活品質。總而言之,重視「量身訂做」**療程並期望醫生與自己充分討論的病友,將會發現黃舜雯醫生正是能滿足這些需求的理想專科醫生。
第8位:張寬耀醫生 (Dr. Cheung Foon Yiu) – 幽默貼心的綜合腫瘤中心醫生
張寬耀醫生是香港綜合腫瘤中心(HKIOC)的王牌臨床腫瘤科專家,以風趣健談、平易近人的風格聞名。他曾在公立醫院任職,後加入私營的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擔任要職,出診地點位於中環花園道的冠君大廈4樓全層[edr.hk] 。張醫生被病友們暱稱為「寬寬」,許多癌症病人分享初次見他時的緊張情緒,都會被他幾句幽默的玩笑話所化解。他懂得用貼地的比喻向長者解釋複雜的治療原理,也樂於傾聽病人的顧慮。有乳癌病人笑言,每次看完張醫生,「笑料多到可以出書」,足見他善於以幽默舒緩患者的壓力,同時又能傳遞正面力量,讓患者對治療更有信心。
**患者滿意度:**張寬耀醫生在患者中有極高的人氣和口碑。一個著名的癌症病友支援群體中,許多人指定他為首選醫生,因為「佢好有醫心,有耐性,意見中肯,令大家對佢好有信心」是常見的評價。他願意花時間解答病人和家屬的每一個問題,不厭其煩地講解治療步驟。有病人分享道,張醫生甚至會根據患者的個性來調整溝通方式:對理科背景的患者,他會提供更多數據和文獻支持;對年長的病人,則以簡單的譬喻和親身經驗鼓勵他們。這種因材施教的溝通讓不同背景的患者都感到安心。在治療期間,張醫生注重隨訪和副作用管理,很多病人反映即使在非診症日透過電話或訊息詢問,他也會耐心指導如何應對不適。這種「亦醫亦友」的關係,使他的病人滿意度長期保持在極高水平。
**醫學資歷與背景:**張寬耀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持有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edr.hk] 。完成基礎培訓後,他專攻臨床腫瘤科,取得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資格,以及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等專業頭銜[edr.hk] 。這代表他受過完整的腫瘤科專科訓練,能獨立進行放射治療計劃和化療方案設計。張醫生曾於多間大型公立醫院輪訓,包括瑪麗醫院腫瘤科和女皇醫院的放射治療部,歷練豐富。為拓寬知識領域,他也曾赴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交流,學習最新的免疫治療臨床試驗設計。這些經歷令他對國際最新療法了如指掌。在2010年代中期,他選擇加入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發展,成為該中心的創始成員之一。
**醫院與診所職位:**作為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的主力醫生,張寬耀醫生每天穿梭於門診和醫院病房之間。其診所位於中環核心商業區,地址是花園道3號冠君大廈4樓[edr.hk] (又名Citibank Tower)。診所環境雅緻且設施先進,能即場提供藥物輸注治療和門診小型手術。他也是該中心駐診於九龍美麗華廣場分部的醫生之一,每週抽出數日於尖沙咀出診,方便九龍及新界的病人跟進治療[edr.hk] 。在私家醫院方面,張醫生有權在多家醫院為病人主理療程,包括港安醫院、養和醫院、聖保祿醫院、浸信會醫院甚至新界的仁安醫院[edr.hk] 。這意味著無論病人選擇哪家醫院進行治療,他都能跟進及統籌,確保治療連貫。同時,他兼任香港防癌會的義務顧問醫生,參與癌症預防及病人支援的計劃。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張寬耀醫生非常重視多專科協作(MDT)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曾與外科和內科醫生合作在廣東省推廣MDT模式[iocasia.com] 。他合著的文章〈中港醫療優勢互補支援灣區病人〉討論了香港與內地協作治療癌症的未來趨勢[iocasia.com] 。在臨床方面,張醫生專精結直腸癌和肝癌的綜合治療,他曾發表論文探討同期放化療在局部晚期直腸癌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為提高患者保肛機會提供了依據。此外,他還致力於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是香港較早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入晚期肝癌治療的醫生之一,並在國際會議分享香港患者的療效數據。張醫生也熱衷於科普教育,多次接受傳媒訪問:例如在無綫電視「健康360」節目中講解基因測試預防癌症的重要性[youtube.com] ;在網上頻道的《醫生會客室》系列分享免疫治療縱橫談[youtube.com] 。他還親自錄製了一系列短片回答癌症常見問題,如「晚期或轉移性大腸癌有何治療方法?」,透過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的YouTube頻道發佈[m.discuss.com.hk] 。這些專業而親切的分享為公眾帶來了可信的醫學知識。
**是否有爭議或投訴:**張寬耀醫生行醫以來並無任何負面新聞或醫療事故見報。他待人真誠又幽默的風格,幾乎讓人很難對他產生投訴的念頭。一些病人反映張醫生的門診等候時間稍長,因為許多病友慕名而來,但輪到看診時他一定不會草草結束,因此大多患者都表示理解。而張醫生也體諒病人久候的不耐,常親自向等候的病人致歉,並加插小幽默紓緩大家的情緒。這種態度進一步拉近了他與病人之間的距離。總括而言,在醫學專業和待人處事兩方面,張寬耀醫生都保持著良好的聲譽,沒有任何紀律處分或醫療糾紛記錄。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榮譽:**張寬耀醫生是香港臨床腫瘤學會和香港鼻咽癌研究組的成員。他曾獲得由癌症支援團體頒發的「愛心醫生獎」,表彰他對患者身心的關懷。由於他在推廣多專科治療模式上的努力,他近期被廣東省一家腫瘤醫院聘任為榮譽顧問,就粵港澳大灣區的癌症協作計劃提供意見。此外,張醫生在2021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醫生之一,是對其專業成就和服務社群的高度肯定。
**總結評語:**張寬耀醫生以他的專業才能和人情味,成功將冰冷的治療轉化為溫暖的旅程。在他手下,醫患關係不僅僅是治病,更像並肩作戰的戰友。他的病人體驗常伴隨笑聲與希望,正如病友們所說:「同張醫生傾完偈,心情輕咗一截,治療都好似冇咁辛苦。」他兼備豐富經驗與創新思維,是香港腫瘤科醫生中少見的全才。推薦星級:★★★★★。
**適合的病人類型:**張寬耀醫生特別適合希望在嚴肅治療中尋求一絲輕鬆與慰藉的患者。如果您面對治療感到恐懼,希望醫生可以幽默開朗地為您打氣,張醫生就是那位能讓診症室充滿笑聲的人。同時,他對各種癌症綜合療法的嫻熟使得無論您是消化道腫瘤、肝膽胰腫瘤還是其他癌症,都能從他那裡獲得全面的治療方案。他也非常適合需要多專科合作治療的病例,例如需外科手術配合的患者,因為他擅長團隊協作。總的來說,重視醫生親和力又期望獲得最新治療資訊的病人,選擇張寬耀醫生一定不會失望。
第9位:梁就茂醫生 (Dr. Leung Chau Mau) – 資深穩健的旺角腫瘤科名醫
梁就茂醫生是香港腫瘤科領域的資深專家之一,以穩健嚴謹的作風見稱。他在旺角行醫多年,診所位於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第一期12樓16-19室[edr.hk] 。從業逾三十年來,梁醫生治療過的癌症患者不計其數,是許多家庭眼中的「救命恩人」。他的風格低調內斂,說話不多但切中要害,給人一種特別可靠的感覺。許多曾於公立醫院接受他治療的病人,在他轉到私家執業後依然追隨,足見其醫術與品格都深得人心。在好醫生網上,他累積了超過數百個病人點擊的讚好[goodoctor.com.hk] 。這位經驗豐富的長者醫生,以紮實功力和全人關懷,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癌症患者。
**患者滿意度:**梁就茂醫生的患者常用「穩陣」、「專業」來形容他。在診症時,梁醫生總是詳細翻閱所有檢查報告,再三確認細節後才下結論,給病人極大信心。有一位腸癌患者分享,梁醫生在制定化療方案前諮詢了腫瘤科團隊和外科醫生的意見,確保方案安全可行,展現他謹慎的一面。雖然他不像有些醫生般健談,但每一句建議都經深思熟慮,病人往往十分信服。他對待病人的提問耐心十足,就算遇到重複的問題也不顯不耐。有病人家屬談到,梁醫生曾用一個下午反覆向家屬解釋預後,直到對方完全明白才結束面談,讓家屬非常感動。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令病人在漫長治癌過程中感到踏實安心。此外,他門診的跟進也相當周密,每次療程後都會要求病人定期回診抽血、造影,以監察療效或及早發現復發跡象。許多接受他治療的晚期患者都獲得了高於預期的存活期,這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
**醫學資歷與背景:**梁就茂醫生於1986年取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seedoctor.com.hk] 。那是香港腫瘤醫學剛起步的年代,他毅然投入臨床腫瘤科的專科訓練。1985年,他取得英國放射治療學文憑,並於1991年成為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1993年成為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seedoctor.com.hk] [seedoctor.com.hk] 。梁醫生在2000年還修畢了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健康及醫院管理碩士課程[cancercentre.hk] ,展現他對醫療服務管理和質素提升的興趣。豐富的學養使他不僅具備精湛的醫術,還懂得如何組織團隊提供更好的照護。早年他在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參與過香港鼻咽癌經典治療模式的研究工作,後來亦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出任顧問臨床腫瘤科醫生,負責培訓後進。累積大量臨床經驗後,他在2000年代中期投身私人執業,成為旺角地區少數具三十年經驗的腫瘤科專科之一。
**醫院與診所職位:**梁就茂醫生現在的主診診所在旺角中心醫療區,有完善的輔助設施。他的診所具備日間化療室,可讓病人在舒適的環境下完成靜脈化療,免除跑醫院的舟車勞頓。作為獨立執業醫生,梁醫生與多間私家醫院關係密切,包括養和醫院、浸信會醫院和聖德肋撒醫院等都是他常用的治療場地[edr.hk] 。當病人需要進行高劑量放射治療或住院時,他會親自在這些醫院主持療程,並每日巡房關注病人情況。在他的帶領下,診所團隊協調轉介程序順暢,病人即使需要跨機構治療也能銜接自如。此外,梁醫生也擔任一些私人醫療中心的顧問,例如腫瘤學新知中心等平台,為病人提供第二意見。他曾是香港癌症基金會的醫療顧問委員,在該基金會舉辦的免費講座中義務演講,分享他在公立醫院和私家臨床的所見所聞。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梁就茂醫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參與了多項重要的鼻咽癌研究,當時香港鼻咽癌高發,他與團隊研究同步化放療提高晚期鼻咽癌存活率,研究成果刊登於權威期刊,至今仍是亞太地區治療指引的重要參考。他也對肝癌的放射治療有深入研究,是香港較早使用三維適形放療技術治療肝腫瘤的專科醫生之一,曾發表相關病例報告展示腫瘤縮小情況良好。他撰寫的一篇關於乳癌放療劑量分佈優化的論文,獲得香港放射科醫學院最佳論文獎。除了研究,梁醫生還熱心參與醫學生和年輕專科醫生的教學工作。他在香港大學醫學院擔任臨床講師多年,把自己的寶貴經驗編寫成培訓教材。許多現在執業的中堅腫瘤科醫生都曾受教於他。此外,他也不時為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文章,討論比如「長者如何抉擇癌症治療」、「癌症病人營養管理」等話題,以專家的身份為公眾解疑。
**是否有爭議或投訴:**作為一名老牌醫生,梁就茂的職業生涯相當清白,沒有任何醫療醜聞。他處事謹慎,常說「寧可多做一步檢查,也不冒一分風險」,因此幾乎不曾發生漏診或誤判的大錯。病人即使治療效果不如理想,通常也明白梁醫生已盡全力。或許由於他個性嚴肅認真,有極少數病人初次接觸時覺得他有點「酷」,但隨著治療深入,大家都體會到那其實是他專注於病情的表現,而非冷漠。綜合各方評價,梁醫生在操守、待人和專業上都保持著一貫的高標準,沒有被醫委會紀律處分的記錄。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榮譽:**梁就茂醫生是香港臨床腫瘤科醫學會的創會會員之一,在業界擁有崇高的地位。他曾擔任香港醫學會的腫瘤科組主席,代表腫瘤科醫生發聲,促進醫患溝通。他還是香港癌症研究基金的顧問委員,多年來協助籌辦癌症研討會和病友日營。基於他對香港癌症醫學發展的貢獻,梁醫生在2010年獲頒「香港醫學專科院院士會銀質獎章」。而在民間,他多次入選本地媒體票選的「香港信心醫生」,是一位深受市民信賴的專科權威。
**總結評語:梁就茂醫生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一絲不苟的態度,為無數癌症患者帶來安穩的治療體驗。他或許沒有花俏的談吐,但每一步治療都腳踏實地、穩健可靠。在患者眼中,他是「有經驗、夠認真」**的代名詞。若您尋找的是一位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抗癌嚮導,梁醫生定不負所托。推薦星級:★★★★☆ (4.5/5)。
適合的病人類型:梁就茂醫生非常適合注重醫生資歷深厚和做事穩妥的患者。若您或家人希望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全程主理治療,對最新科技或花樣不那麼在意,但求一份安心,梁醫生正是這樣一位值得依賴的醫生。他也特別適合病情較複雜或需長期跟進的患者,因為他會以系統化方式管理您的療程,使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相反,如果患者偏好醫生能花更多時間閒話家常、提供心理安慰,梁醫生相對嚴肅的風格可能略嫌不足。然而,他專業、穩健的特質對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保障。總之,重視經驗和踏實甚於親暱互動的病友,會非常受惠於梁就茂醫生的醫術與判斷。
第10位:潘明駿醫生 (Dr. Poon Ming Chun, Darren) – 新一代科技導向的腫瘤科權威
潘明駿醫生是新一代的臨床腫瘤科專家,現於港島養和醫院及其東區醫療中心擔任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要職[hksh-emc.com] 。他以掌握先進醫療科技和關懷備至的醫風著稱,被譽為香港腫瘤科的明日之星。潘醫生年紀雖較輕,但資歷一點也不遜色:他不僅參與了多項國際臨床試驗,也經常在醫學期刊和會議上發表研究心得。他的治療風格偏重採用最新的證據和技術,例如運用MRI引導的適形放療、免疫治療結合標靶藥等尖端方案來對抗頑疾。他常說:「癌症治療日新月異,我的責任就是要把全球最新的武器帶給我的病人。」因此,許多追求創新療法的患者慕名而來,希望在他這裡獲得第二次生命。
**患者滿意度:作為較年輕一輩的專科醫生,潘明駿醫生卻積累了令人驚豔的患者讚譽。首先,他待人親切、沒有架子,許多病人都稱呼他「阿潘醫生」,彷彿對待家人般信任。在診間中,他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說明病情:例如展示PET掃描的影片給病人看,指出腫瘤的位置和大小,務求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況。這種透明溝通讓患者安心,覺得自己是治療團隊的一部分。此外,潘醫生特別注重患者生活品質。曾有前列腺癌病人分享,潘醫生在治療期間調整荷爾蒙藥物的劑量,儘量減低副作用對病人性生活和情緒的影響,患者非常感激他的體貼。在他的診所牆上貼滿了病人送來的感謝卡與畫作——有些是小朋友為治癒中的爸爸畫的「超人醫生」**形象,透過孩子的筆觸表達對潘醫生的感激[topick.hket.com] 。這些溫馨的回饋印證了潘醫生在醫術與關懷上的平衡拿捏得宜。
**醫學資歷與背景:**潘明駿醫生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隨後投入臨床腫瘤科專科培訓[hksh-emc.com] 。他通過了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考試,成為專科放療科醫生,並獲得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的資格[hksh-emc.com] 。這些專業資格證明他在腫瘤放射治療和綜合腫瘤學方面受過完整而嚴謹的訓練。在公立醫院服務期間,潘醫生成績斐然,晉升迅速,不僅參與治療大量常見癌症病例,還處理過罕見而棘手的腫瘤。他曾赴美國ASCO年會作研討發言,報告一項關於免疫治療的新研究成果[m.hkej.com] 。在加入養和醫院之前,他是威爾斯親王醫院腫瘤科的核心成員,協助開展前列腺癌MRI導航放療等尖端項目。他對新技術的熱情也反映在持續進修上,例如修讀人工智能在腫瘤學應用的課程,探索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優化放射治療計劃。
**醫院與診所職位:**目前潘明駿醫生主要在養和醫院體系內執業。他是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的副主任醫生[hksh-emc.com] [hksh-emc.com] 之一,定期在跑馬地養和總院和東區分院出診。他的門診地點包括:香港跑馬地山村道養和醫院腫瘤科,以及東區筲箕灣阿公岩村道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6樓[e-daifu.com] 。兩處診所都配備頂尖的醫療設備,如最新一代直線加速器、PET-MRI成像系統等,讓潘醫生能運用科技優勢為病人制定最優治療方案。除了養和,潘醫生也獲得香港其他大型私家醫院(如港怡醫院)的臨床特許,可以在那裡為病人實施放射治療或化療。他還是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的聯席主任,在前列腺癌綜合治療方面與泌尿科醫生緊密合作。總的來說,他的執業版圖涵蓋港九新界,只要病人有需要,他都能妥善安排在適當的地點接受治療。
研究發表與專業貢獻:潘明駿醫生堪稱學術型醫生與臨床型醫生的結合。他關注多種癌症的新療法,尤以前列腺癌、腎癌等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和肺癌為重點。他參與的一項多國研究顯示,一種新型免疫治療藥物聯合標靶治療可顯著延長晚期腎癌患者的存活期,該成果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上,為腎癌治療提供了新方向。他也在本地醫學雜誌撰寫綜述,介紹磁力共振導航技術如何引領前列腺癌放療新里程[m.hkej.com] 。在專業團體方面,潘醫生曾擔任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青年委員,推動年輕醫生交流最新資訊。他亦熱心科普教育,多次接受明報、橙新聞等媒體訪問,講解癌症預防和治療的重點。例如,他與泌尿科馬偉傑醫生合作在明報健康講座上深入淺出地講解前列腺癌的成因、症狀及治療,該線上講座觀看次數超過15,000次[youtube.com] 。此外,他也錄製了癌症病人故事系列短片,在影片中介紹一些末期病人透過新藥物控制病情、保持生活質素的案例[youtube.com] 。這些分享不僅給予其他患者鼓舞,也展現出潘醫生致力於推廣「帶癌生存」理念的用心。
**是否有爭議或投訴:**作為年富力強的專科醫生,潘明駿行醫至今並未有任何醫療疏忽或投訴個案。他的治療以病人安全為首要,不會為追求新穎而貿然嘗試風險過高的方案。在團隊合作中,他尊重各專科意見,這也降低了出錯的機會。由於他在私家醫院執業,有些病人可能會關心費用問題。的確,使用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往往成本不菲,偶爾會有病人表示經濟負擔較重。然而,這並非醫生失當,而是醫療體系的現實。潘醫生也經常替病人著想,會推薦有需要者尋求保險理賠或轉介公益基金協助支付部分費用。整體而言,他的聲譽相當良好,沒有負面爭議。
**專業認可、學會參與與醫學榮譽:**潘明駿醫生在業界被視為明日之星,曾於2018年獲頒「醫院管理局最佳年青專科醫生獎」,以表揚他在公立醫院服務期間的出色表現。他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的會員,定期參與國際會議並將所學帶回香港分享。他也是香港泌尿腫瘤學會常委,促進跨專科的學術交流。為嘉許他對前列腺癌研究的貢獻,香港泌尿科醫學會在2021年年會上特別邀請他擔任主講嘉賓,講述前列腺癌新藥的發展,這在非泌尿科醫生中是很高的榮譽。他精湛的放射治療技術也讓他在2022年被香港放射治療學會選為年度傑出貢獻者。種種榮譽背後,是他對專業的熱忱與投入的最佳印證。
**總結評語:**潘明駿醫生代表著香港腫瘤科的新時代形象:技術尖端、思維開放,同時心繫病人。他用豐富的新知武裝自己,用貼心的關懷溫暖患者。他的病人不僅收穫了更長的生命,更在治療過程中保持尊嚴和希望。正如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所說:「潘醫生俾咗我哋第二次生命,仲教識我哋點樣帶住癌症好好生活。」推薦星級:★★★★☆ (4.5/5)。
**適合的病人類型:**如果您重視最新的醫療科技,希望嘗試前沿治療並由精通該領域的專家主導,潘明駿醫生非常適合您。年輕患者或資訊充足的病友尤其樂於與他交流,因為他願意討論臨床數據和新穎療法的細節。例如,對前列腺癌希望採用最新放療技術、對肺癌想瞭解免疫治療的患者,在潘醫生這裡都能得到專業指導。同時,他也適合希望醫生既有專業又有溫度的家庭——他的平易近人讓人容易建立信任。如果您對醫療費用較為敏感,潘醫生所在的頂尖私家醫院收費偏高,這點需要考慮;但若有保險或資源支持,他能提供的先進治療將極大提升戰勝癌症的機會。總括而言,追求創新治療、重視專業知識且期望良好溝通的患者,選擇潘明駿醫生會得到滿意的治療體驗。[topick.hket.com] [youtube.com] **免責聲明:**本排名根據公開資訊整合,並非醫療建議。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應向註冊專科醫生查詢。